视频版:古代5种注音方法简介 | 譬况、读若、直音、纽四声、反切
当我们遇到不认识的字,只需查看拼音就能轻松解决。但古人却没有这样的便利。他们是如何学习汉字发音的呢?接下来,让我们一起了解古代五种注音方法。
1. 譬况法
“譬(pì)况法”是汉代以前(或汉代)的一种注音方法。该方法通过描述发音的部位和方式来进行注音,如“乃,内而深;而,外而浅”等。虽然这种方法能够表明古人对发音有一定的审辨能力,但描述过于模糊,不易理解和应用,因此逐渐被淘汰。
2. 读若法
“读若法”是汉代出现的注音方式,即用近似发音的字来标注另一个字的读音。例如,“宋,读若送”。这种方法虽然不如直音法精确,但它是汉字真正注音的开始,同时也存在发音不精确和时代局限性的问题。
3. 直音法
“直音法”是汉代产生的,用同音字直接标注读音。这种方法比读若法更简洁、更准确,例如“拾,音十”。直音法在现代仍然广泛使用,尽管出现了新的注音方法。
4. 纽四声法
“纽四声法”是在四声被发现后(即南北朝的齐梁时期)出现的,是对直音法的补充。当无法找到同音字时,可以找一个与所注字声韵相同但声调不同的字来进行标注,如“刀,到、平声;控,空、去声”。这种方法突破了音调的束缚,提高了注音的灵活性。
以上四种方法有时界限并不明确,重点是读若法和直音法。它们都是用单个汉字来注音,尚未将字音分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。
5. 反切法
“反切(qiè)法”是东汉后期出现的一种科学的注音方法。它用两个汉字来标注一个读音,与反切法相对的是“叶(xié)音法”,后者是为了押韵而临时改变韵脚字音,不被视为正确的方法。反切法将汉字的字音分为声、韵两部分,与现代拼音的原理相似。例如,“喜”可以用“虚里”来反切注音,写作“虚里切”。反切法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注音的灵活性和准确性,成为古代主要的注音方法。
反切法是古代注音方法的一次重大进步,但在使用拼音字母进行注音后,反切法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。尽管反切法在某些方面仍有局限,但它在汉字注音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随着拼音字母的普及,古代注音方法存在的问题得以圆满解决。从最初的譬况法到反切法,再到拼音字母的普及,汉字注音方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。
参考文献:
- 王力.汉语音韵[M].
- 刘纶鑫.音韵学基础教程[M].
- 谢纪锋.音韵学概要[M].
- 唐作藩.音韵学教程(第3版)[M].
- 殷焕先,董绍克.实用音韵学[M].
- 木之.汉字注音法的今昔[J].
- 李敬.试论反切在汉字注音法和造字法中的作用[J].
- 吴继刚.汉语字典注音方式中的直音法[J].
- 刘家忠.汉字注音述略[J].
- 陈会兵.汉字注音的发展历程[J].
- 麻哲齐.反切与反切系联法[J].
- 孙艳芳.汉字的注音简史[J].
- 方平权.试论反切以前的注音[j].